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关注|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2024-08-23

0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已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驱动


1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稳健增长,已经成为引领绿色转型的先锋


2

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


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强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超越标志性节点,有望在下半年开启新一轮向上周期。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稳健发展,已经成为引领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8月1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1-11日,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27.4万辆,比去年8月同期增长57%,较上月同期增长25%。而此前乘联会于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1%;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84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87.8万辆。这是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度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7月汽车产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4万辆和9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7%。
具体到车企,比亚迪在7月单月销量再创新高,达到34.24万辆,同比增长30.6%;理想汽车、零跑汽车等新势力品牌都创下历史新高。传统车企中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也在7月实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上涨,其中奇瑞汽车7月新能源车型销量4.54万辆,同比大增254.5%。
乘用车市场月度渗透率首度突破50%,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提前三年完成市场渗透率25%的目标,而短短一年多之后,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就突破50%关口,如此“令人咋舌”的速度,表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已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驱动,其深层原因是过硬的产品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7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0.7%,增幅远高于纯电动车型,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车型加入,增加了该类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也促进了销量增长。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骑绝尘背后,离不开市场、政策、技术等多重因素强力推动,而更多利好仍“在路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8月11日发布,提出要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等。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意见》还提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近年来,多部门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下乡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到2023年,农村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从4%上升到17%,增幅明显。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消费也有一定提振作用。根据国家发布的最新补贴标准,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金额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1.5万元,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高于燃油车,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有一定引导作用。不少地方还在执行此政策的同时,发放汽车消费券,同时汽车厂商也在配套让利,叠加多重优惠,对消费者换购新能源汽车更有吸引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正逐步增强,202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对燃油车快速替代阶段,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由此,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省份已将充电设施布局至所有乡镇,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变革性技术的融合,又将持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跨界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热点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行业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0.17万亿元预计增长至2024年的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表明市场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良好信心。(据《经济观察报》)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