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51.1%,我国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车主导地位时代
1
2
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电动化终将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趋势,不可逆转
————
2024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度突破50%大关,达到51.1%,标志着我国汽车市场正式进入新能源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迎来了里程碑式的转折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势如破竹。2020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只有500万辆,到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均已突破3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把先发优势转化成产业领先优势。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奔向绿色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榜首,规模、质量双提升。据乘联会统计,今年二季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的份额达到67%。
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市场、政策、技术多方合力的推动。汽车行业是充分竞争的产业,产品和品牌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新赛道,企业在竞争中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持续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先优势。消费者购车选择更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车市一共推出11款燃油车,比2018年同期减少31款,而新能源汽车新推出的车型高达60款,几乎是燃油车的6倍。
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走向深度融合。产业配套更加完善。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我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电动汽车等用户侧储能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换电模式等多种形式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挖掘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支撑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资源并网接入,提升配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
此外,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同比增长54%,保障了2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为纯电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国家能源局近日表示将继续推动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智能化优势更为突出。中国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创新热土,软件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芯片、传感器等硬件系统全面发展,在应用领域开发形成巨大的创新洪流。随着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发展持续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快速迭代,市场对自动驾驶接受程度不断提升,自动驾驶面临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迅速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L2级自动驾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配置率达到56.2%,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速落地,无人驾驶车辆进入商业化试点运营。随着电池、电机、智能网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驾乘体验,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将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新能源汽车大势已来。虽然逆全球化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合作,延缓了电动化的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电动化终将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趋势,不可逆转。在智能化、网联化的下半场,新能源车企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持续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把优势保持住、发展好。
